以特色文化为纽带 绘就社区幸福图景
作者:吴丽媛       时间:2025-04-16  点击量:    
【字体:

在广西“三月三”与清明节双节交汇之际,中铁建物业南宁中心以非遗美食为核心,延展文化展演、民俗游戏、银龄传承三大板块的“一核三翼”模式,打造“非遗文化体验矩阵”,累计覆盖业主超1000人次,形成“物业搭台、文化唱戏、业主受益”的社区文化实践模式。

文化浸润:舌尖上的非遗传承

在凤岭国际城项目和安吉山语城项目,五色糯米饭的蒸腾雾气中。凤岭国际城项目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罗斌化身“壮乡特色文化专员”向业主解码壮乡密码:“黑色象征土地滋养,红色代表薪火相传,五种色彩承载着壮家人‘五行和谐’的生存智慧。”西派御江项目开展的“清明美食市集”汇聚20余种民族风味,壮家艾草糍粑以竹叶包裹蒸制,瑶族竹筒饭选用高山糯米熏烤,广西酸野则通过紫苏与辣椒的碰撞激活味蕾。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青团制作技艺,从艾草汁萃取到豆沙馅揉捏,完整呈现“三揉九搓”古法工艺。

西派御江项目物业工作人员正在制作“酸野”(中铁建物业供图)

“每个节日礼物都要传递温度。”江湾山语城管家农丽雯凌晨五点便开始分装青团。针对糖尿病业主,物业管家们还特别定制了无糖版青团,精细化服务理念贯穿活动始终。“青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,也寄托着我们对先人的思念。”她将青团送到业主手中,一边说道。业主们收到这份温暖的礼物后,纷纷露出惊喜的笑容。

农丽雯将青团赠送给业主(中铁建物业供图)

活力焕新:指尖下的文化共鸣

西派御江项目将“三月三”歌圩搬进社区,竹竿舞挑战赛成为人气焦点。八组竹竿按“开合开合”的节奏敲击,业主们在壮族姑娘指导下跳出轻盈舞步。“刚开始总踩竿,掌握节奏后发现特别解压!”年轻业主陈先生擦着汗笑道。

投壶游戏环节(中铁建物业供图)

非遗手作区成为文化基因库的实体展窗:漆扇制作采用壮锦经典纹样,铜鼓太阳纹在绢扇上重现;壮族绣球DIY融入现代扎染工艺,12瓣球体寓意月月安康。78岁的退休教师王丽华耗时2小时完成壮锦纹漆扇后激动落泪:“这把扇子要作为传家宝,让子孙记住我们的文化基因。”传统体育项目创新区同样火热,刻有壮语“吉祥安康”的定制箭矢让投壶雅戏排起长队,手工缝制的十二瓣藤球在亲子蹴鞠赛中传递欢乐。

银龄赋能:心尖上的代际传承

在凤岭山语城项目大门广场,平均年龄68岁的“老年艺术团”正演绎着歌舞《歌飞三月三》。银发演员们头戴壮锦头饰,手持绣球道具,将采茶调与现代编曲巧妙融合。“我们排练了三个月,就是要证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依然鲜活。”团长莫桂芳谢幕时的话引发全场喝彩。

三月三歌圩节表演(中铁建物业供图)

活动现场,物业服务中心还开设“壮语小课堂”,由社区长者教授日常用语,年轻业主带着孩子跟读“贝侬(兄弟姐妹)”“勒俏(姑娘)”等词汇,文化传承场景温暖人心。

南宁中心致力于将社区文化实践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,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社区文化活动,让广大业主不仅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,更感受到中铁建物业服务的深度。未来,南宁中心将持续打造民族文化传承社区,让传统基因在现代生活中生生不息。